A |
|
B |
|
C |
|
D |
|
E |
|
F |
|
G |
|
H |
|
I |
|
J |
|
K |
|
L |
|
M |
|
N |
|
O |
|
P |
|
Q |
|
R |
|
S |
|
T |
|
U |
|
V |
|
W |
|
X |
|
Y |
|
Z |
|
A |
|
B |
|
C |
|
D |
|
E |
|
F |
|
G |
|
H |
|
I |
|
J |
|
K |
|
L |
|
M |
|
N |
|
O |
|
P |
|
Q |
|
R |
|
S |
|
T |
|
U |
|
V |
|
W |
|
X |
|
Y |
|
Z |
|
|
|
王懿荣 楷书中堂 136×65 |
 |
作品售价:协商
详细信息:王懿荣 楷书中堂 136×65
点击数:6417
作者简介:
    王懿荣(1845~1900),字正孺,又字廉生、莲生,山东福山古现村人。光绪六年进士,官至南书房翰林、国子监祭酒、京师团练大臣。谥号文敏,《清史稿》有传。十九世纪我国近代金石学家、鉴藏家、书法家、甲骨文的首先发现者、断代者,爱国志士。       王懿荣出身于一个典型的世代宦的书香之家。“列翰林者先后五代”。在清朝200多年的时间里,王氏一族就出了六名翰林,二十四名进士,五十八名举人,五十八名优、拔、副岁贡生,三百五十七名庠生,可谓科第绵绵,堪称士林佳话。王懿荣的祖父王兆琛,是经魁、进士、翰林,历任山西巡抚,《清史稿》有传。兆琛公精通经史,尤长于文字音韵学,公务之余致力于著书立说,有《经义测海》、《正俗备用字解》、《重韵辨义》等传世。父亲王祖源,拔贡,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。祖源公以道德文章著称,酷爱金石文物,公务之余,流连厂肆,为购置文物,虽箪瓢屡空,决不吝惜。他官久积蓄稍有宽余,即着手编撰汇刻《天壤阁丛书》,(此丛书收入有学术价值的三十种书,由王懿荣最后完成,流布影响极广,嘉惠后人。)王懿荣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成长,说他家学渊源,绝非溢美之词。
王懿荣早负雅名,在他中进士前,已名满京都,与当时著名的学者、金石专家如陈介祺、赵之谦、吴大澄、李佑贤、胡村、张之洞等过从甚密,而开宗立派的篆刻大家黄牧甫,《老残游记》的作者刘鄂则都是切实受过他教育的学生。他的座师是名重朝野的相国翁同和、尚书潘祖荫,这两位老师都很推重赏识他的博学多识。时谓“既回翔三馆,绵力十年,中朝言学者,自吴县、常熟外,惟公丰采隐然,负时众望”(吴士鉴《王文敏公遗集序》)。咸丰同治年间,吴县潘祖荫、常熟翁同和的学问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,而这两位著名学者的学生——福山王文敏公“更掉鞅其间,周旋乎师友姻娅之际,切磋砥砺,相得益彰,上邀九重特达之知,下系并世坫坛之望,此为当代之公言”(《 文敏公年谱序》)。
王懿荣的个人的仕途生涯并不顺畅。他同治元年十八岁第一次参加乡试,阅卷官看了他的卷子,认为是“奇文”,以顺天乡试第一名推荐给主考官,最后他却名落孙山。以后乡试他连连落第,及至考中举人并于光绪六年连捷成进士,已经是三十六岁了。王懿荣毕竟是一位奇才,就在庚辰科会试时,主考官、翰林院编修陈启泰为王懿荣的试卷写下了这样推荐批语:“跌宕纵横,不可一世,信是才人之笔,《易》旁推交通,《书》畅茂,《诗》古雅,《春秋》有断,《制礼》考据精细,出笔俱傲兀不群。渊懿贻洽,足征讨论功深。合观十四艺,于经学、史学、小学、天文、舆地、金石均能通贯,非从事实得来,望而知为泽古之士。”
    光绪六年(1880)王懿荣中进士,1883年任翰林院编修,1894年升迁侍读并入值南书房。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,三为国子监祭酒,“诸生得其指授,皆相勉为实学”,时人称其为“太学师”。王懿荣在学术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第一个发现甲骨文。光绪二十五年(1899),王懿荣患疟疾,家人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常药店买回“龙骨”,王懿荣发现上面刻有刀痕,与铜器铭文颇为相似,大为惊讶,立即到药店拣出那些刻有文字的“龙骨”,高价买回。后经考释,断定为商代文字。并认为大都是商王室的“档案”,“至其文字,则确在篆籀之前”。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,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时代,开创了文字学、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。        王懿荣还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。他敬仰民族英雄戚继光,1888年重印了戚继光的《止止堂集》,并为作序,弘扬戚继光杀敌御侮的爱国精神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。“日军据威海,分陷荣成,登州大震”的消息传到北京,王懿荣忧心如焚,毅然上疏请缨,要求回山东故乡办团练,御日寇。光绪帝准其奏请,并拨给饷银2.5万两以为资助。王懿荣迅速赶赴济南,会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后,又赴登州,周览形势,组成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团练。正当王懿荣准备率团迎击日寇时,李鸿章已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。王懿荣壮志未酬,写下了七绝《偶感》一首:       岂有雄心辄请缨,
念家山破自魂惊。
归来整旅虾夷散,
五夜犹闻匣剑鸣。
他变卖家产,缴还国家饷银,遣散抗日将士。山东巡抚馈以千金,他分文不受。1900年,八国联军入侵北京,清王室及文官武将纷纷敛财逃命,危难之时,王懿荣受命为京师团练大臣,负责保卫京城。王懿荣“勉为其难,殚竭精力”。7月20日,侵略军攻入东便门,王懿荣率团练奋勇抵抗,寡难敌众。遂书绝命词:“主忧臣辱,主辱臣死。于止知其所止,此为近之。”偕继室谢夫人、长媳张夫人,从容投井殉国。
|
|
|